来源:青岛新闻网
▲地铁6号线开工仪式。(资料图)
青岛新闻网5月8日讯(记者 孙志文 通讯员 孟祥国 高璐)既是一条创新线,也是一条示范线,更是一条网红线!2019年12月16日,位于西海岸新区、全长约30公里的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开建。工程起点为辛屯路站,终点为生态园站,共设21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建成后将成为贯穿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骨干线,为西海岸新区再增一条交通大动脉。
从时间上说,6号线是青岛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中最后一个开建的项目。但这也恰恰为这条线注入了独特的后发优势。开建以来, 6号线不负众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以一种进取领先的卓越姿态,引领着青岛地铁乃至国内轨道交通行业行驶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3月24日,时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富春江路站围护结构第一根桩正式开钻,青岛乃至全省首个装配式地铁车站开工,这不仅标志着6号线一期工程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也标志着青岛地铁加速迈入智慧地铁的新阶段。
一周之后的3月31日,6号线再次聚焦业内关注。当天,6号线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国家示范工程项目首列样车试验线测试工作按计划完成,标志着列车具备自主防护、自主进路、自主运行功能。通俗地说,相当于青岛地铁牵头自主研发的tacs系统考完了“科目二”,列车可在一条专属的试验道路上自己开车了。
这条走向呈反“c”形的线路缘何频频跻身地铁行业“c位”?对此,青岛地铁六号线公司执行董事刘泉维十分自豪地说,6号线从规划那一刻起,就对标国内乃至全球行业标准,以创新为引领,树立顶层规划设计理念,全面对标国际前沿科技,融合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高标准、高起点、全过程、全方位打造“安全、优质、创新、绿色、智慧、和谐”地铁,努力打造成为青岛地铁和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示范性工程!
安全地铁:平均深度下扎5米!,现场施工监管同样硬核
线路平均深度下调5米,既便于机械化方式施工,又降低噪音!青岛地铁六号线公司以精细化设计理念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全方位优化6号线隧道埋深,创新引领青岛地铁建设。
6号线一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次穿越上软下硬的富水地层、高强度侵入性岩脉、风化深槽等不良地质;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丰富、活跃性高,斜穿灵山卫断裂带、孙家沟断裂带等5处断裂带;同时,线路正穿3座水库、12处河流、2处高速公路,安全施工控制性指标要求极高,施工风险大。六号线公司精准谋划,科学组织,通过开展专项设计、现状调研、专家咨询等多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线路埋深方案和结构工法措施,对全线标准断面全部采用机械化施工,提升机械化施工效率,降低地铁建设与运营安全风险。
优化隧道埋深后,区间覆岩厚度均值将由原10.3米增加至15.2米,ii、iii级围岩占有率由45.7%提高至60.7%(不含盾构),机械化掘进区间总长度约23.018千米,占全线区间工法的90.1%,拟采用10台tbm、23台盾构机施工。
该优化方案降低了暗挖施工的安全风险及后期运营振动噪声的环境问题,降低了火工品对建设工期的制约和爆破震动扰民问题。
在现场施工环节的安全监管方面,6号线也很硬核。比如,工地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等内容如同“朋友圈”一样滚动显示,随时可通过手机上传或实时查看。通过视频监控、人机定位等设备终端,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以及关键部位等信息进行直观、动态、综合、统一的智能分析和数据交互,做到事前预警、事中留痕、事后评估等全过程管控。同时,运用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手段,开设安全体验馆,通过佩戴全套vr设备,让工人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应对措施。
优质地铁:bim技术提升设计质量,全周期铸造精品工程
对建筑行业而言,bim(建筑信息模型)时代已经到来。置身时代的风口下,青岛地铁当然不会缺席。
利用bim技术不断提升设计质量和现场管理——这是青岛地铁6号线打造优质地铁的重要逻辑。目前,6号线正致力于bim等前沿技术的探索与研究,以基于bim技术的正向设计、智慧建造、智慧工地等内容为目标,深化bim技术的系统性应用、数字化应用及集成化管理等内容,最终实现全生命周期、全信息化模型的运维管理,设计精细、施工精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在可研阶段,6号线将城市线路规划与周边环境资料导入bim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bim选线设计模型,实现选线及方案比选。在初步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深化设计方案,论证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根据设计原则、标准、方案等,创建初步设计模型,确定车站规模、控制车站投资。
同时,考虑和研究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的设计方案,通过bim漫游,更加直观、形象的查看车站设计方案,解决各专业的技术矛盾。
创新地铁:省内率先开建装配式车站,“无柱车站”刷新乘客体验
预制装配式建造技术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响应国家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导向,改变现浇技术带来的诸多弊病,6号线克服地铁车站预制构件跨度大、运输难、吊装风险大等诸多困难,在省内率先开建装配式车站,全线选取6座车站运用工厂化预制装配式技术,代替原有现浇混凝土的建造方式,实现了绿色建造目标。
目前,首个装配式车站正在富春江路站加紧建设。与传统现浇工法相比,预制装配式建造技术具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施工影响、减少人员投入等七大优点,更符合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环境保护的“四节一环保”要求,工期可节省4-6个月,能有效地支持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周期。
此外,该工艺还能将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对城市交通、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更容易保证结构质量,大幅减少后期运营维护期间的注浆堵漏费用和施工用地、作业人员投入,降低施工风险。据测算,6座装配式车站建筑面积将达到46918平方米,预计可减少碳排放30%以上。
无柱车站也是地铁6号线重要的创新点。在以往地下暗挖车站采用无柱方案的基础上,6号线将明挖车站无柱方案也落实应用,全线11座车站将采用无柱车站设计。无柱车站具有视野开阔、通透,客流不受结构柱影响、阻隔,利于综合管线敷设等众多优势,可有效改善车站的站内空间环境及乘客体验。
“预制装配式车站将采用单拱大跨结构型式,站厅站台层均无柱,站厅层公共区两端侧墙位置设置公共区管廊,管线均布置于管廊内,拱顶上方几无管线,实现公共区上部空间的建筑美学呈现,提升站内环境和人员体验。”承建富春江路站的中铁一局6号线05工区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张天平告诉记者。
绿色地铁:精打细算“生态环境账”,助力青岛打赢蓝天保卫战
本着绿色、环保、节能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手段,以细节做抓手,6号线将绿色发展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将生态效益放在重中之重。
因施工需要,6号线一期工程沿线共有13个站点需要交通临时调流,调流路面积约20万平方米,使用的路缘石达12千米。以往市政工程使用的路缘石为大理石石材,属于天然石材,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需爆破、破碎、切割和打磨等步骤,生产工艺能耗高、对自然资源破坏大、碎石粉尘污染重。在临时交通调流工程中,青岛地铁6号线有针对性地创新使用生态绿色人造石材路缘石工艺。
生态绿色人造石材路缘石是通过采用再生建筑骨料,利用矿物掺合料和工业固废,结合多种建筑废弃材料的单掺、复掺等多元复合技术,制备出的力学性能、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的人造石材。与普通混凝土路缘石相比具有密实度高,容重大,硬度高,耐久性好的显著优势,可满足15年以上的使用寿命。从成品价格上计算,6号线全线就能节约资金1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绿色环保、降低造价的建设理念。
未来,无论是从临建设施建设还是到主体工程施工,6号线将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目前,已创新、研发临时建筑设施装配式技术,在全线采用装配式围挡、道路、办公与住房等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结构,增加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建筑垃圾。
“6号线将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助力青岛打赢蓝天保卫战。”在开工仪式上,中国中铁青岛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朱家稳告诉记者。
智慧地铁:国家示范工程试点落地,地铁列车植入“最强大脑”
一列飞驰的列车上,司机室空无一人。列车就像自带了“千里眼”“顺风耳”和“大脑”一样,完全能够自己“看”到前面的情况、“听”到后面发生的状况,自己“思考”如何运行……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无人驾驶地铁列车会驶入你的生活?随着国家级示范项目——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的创新应用,未来的6号线将优化列车控制逻辑,实现更高的停车精度和更好的乘客舒适体验。
与传统模式不同,tacs系统采用实时以太网构建覆盖全车所有智能设备的控制网络,将传统的车地两层分布式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与车载网络控制、牵引和制动等系统高度融合,优化车载网络布局,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系统实时性和列车控制性能及自动化程度。在运行过程中,始终由列车自身作为主导者,通过与其他列车的信息交互自动触发进路,根据列车计算的移动授权自主防护列车运行、自动驾驶列车,并且根据计划自主调整运行时间,从而实现自主运行。该系统的成功应用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和便捷化水平,填补国内轨道交通技术空白。
智慧运行仅仅是智慧地铁矩阵中的一个代表。对标国内外地铁的先进建设标准和理念,瞄准新一代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科技,6号线在青岛首次开启“智慧地铁”建设模式,与地铁建造、运行、维保等全生命周期相结合,实现智慧建造、智慧运行、智慧维保。
智慧建造将项目管理流程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人脸识别、三维激光扫描等终端设备打造智慧工地,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可追溯的“智慧工地”,实现项目全过程数字化建设与验交。
智慧维保方面,采用云平台打通数据通道,可减少各业务系统服务器配置10%、提高运维效率15%、提升资源利用率15%,并实现资源共享,为线网设计、建设、运营等业务提供卓越的支撑能力。
和谐地铁:以人民为中心建地铁,深化企地间党建联建
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是6号线打造“和谐地铁”所坚持的重要遵循。
以造福新区人民为根本,6号线在建设过程中,努力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设施资源利用率,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根据施工周边环境分类进行专项设计,在全线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的工点,全面采用隔音、降噪全封闭大棚;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合作研发并全面推广运用大型空压机隔声罩、风机消音器等降噪设施,保障噪声排放满足要求;首次全线使用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减少施工污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工地与“环境监测系统”相关联,对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风力、噪音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如果pm2.5数值超过既定数值,自动喷淋系统就会开始作业……
践行和谐不仅仅是理念,更要有实际行动。4月20日,6号线开展“倾心栽种幸福树,企地共建暖朝阳”党建联建活动,继续深化企地之间党建联建,践行初心使命,共建和谐地铁。六号线公司会同中铁青岛地铁6号线项目部及所属05工区与长江路街道新时代社区签署了党建联建协议。随后,四方代表在朝阳无限小区种下企地党建联建希望之树,共同为新时代社区地铁服务联络站揭牌。这一企地沟通桥梁的搭建,将进一步促进地铁建设企地和谐稳定发展,为和谐地铁建设注入新力量。